——2012年7月14日在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上
市审计局局长 汪金普
主任、各位副主任、秘书长、各位委员:
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,向市人大常委会会议报告2011年市级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,请予审议。
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》、《江苏省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监督试行办法》的有关规定,审计部门从今年3月至6月对2011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。审计工作中,审计部门紧紧围绕政府工作中心,自觉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,全力推动宏观财经政策落实,全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,全力保障民生和社会和谐,全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。上半年,主要审计了市财政局、地税局具体组织市级预算执行情况,市外事办等单位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,对社会保障、水利建设等专项资金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。
一、市级预算执行总体情况
2011年市级各部门认真贯彻国家和省、市各项方针政策,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。从审计结果看,2011年市级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总体情况较好。
(一)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。2011年市本级实现财政总收入80亿元,完成年初预算的159.7%,增长49%。其中:一般预算收入22.3亿元,增长59.7%,完成市三届人大四次会议收入预算的118%;上划中央收入26.8亿元,增长216.3%;政府性基金收入30.9亿元,增长-1.1%。实现财政总支出67.4亿元,增长17.7%,其中一般预算支出37.2亿元,增长43.8%;基金支出30.2亿元,增长-4%。
(二)市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。2011年度市直实现财政总收入51.2亿元,较上年增长41.8%。其中:实现一般预算收入12亿元, 完成年度预算133.6%,较上年增长69.1%;上划中央收入16.8亿元,较上年增长280.5%;政府性基金收入20.5亿元,增长-3.8%;缴库社保基金收入1.9亿元,增长34.7%。实现财政总支出46.53亿元,较上年增长10.7%。其中一般预算支出实现24.72亿元,较上年增长41.1%;政府性基金支出19.99亿元,增长-13.5%;缴库社保基金支出1.82亿元,增长29.1%。
二、市级预算执行的审计情况
从审计情况看,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中还存在一些管理不规范的问题,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和加强管理来逐步解决。
(一)市财政局组织市级预算执行情况。2011年市财政局积极采取措施,加强收入管理,优化支出结构,提高支出效益,较好地履行了各项职责,财政保障能力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,但也存在一些需要纠正和加以改进的问题。
1.专项指标(资金)批转(使用)不及时。(1)专项支出与控制经费安排不及时。2011年度预算安排专项支出18092万元,当年实际执行15592万元,其中在四季度安排9240万元,占比59%;控制经费预算安排42592万元,实际执行36648万元,其中在四季度安排18368万元,占比50%。(2)部分指标批转(使用)不及时。2011年上级指标批转时间超过30天的有12.32亿元;预算内结转下年指标中,3年以上未安排使用的有1.15亿元;预算外结转下年指标中,3年以上未安排使用的有1.86亿元。
2.部分预算收入未缴库或者缴库不及时。(1)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没有缴库。2011年度,市产业发展集团上缴财政双沟股权转让收益53000万元、洋河分红款15300万元,没有缴入国库。(2) 罚没收入未完全缴库。市直罚没收入年初余额1633.52万元,当年罚没收入8593.91万元,入库4837.69万元,年底未入库余额5389.74万元。(3)国有资源(资产)有偿使用收入未及时入库。2011年度,国库处存款利息收入728.5万元、以前年度利息收入516.86万元,以前年度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益817.12万元等转入预算外结余,没有缴入国库。(4)政府性基金未足额入库。国库处政府性基金2011年末余额45054.85万元,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、墙改专项资金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等未入库。(5)欠缴土地出让金。至2011年底,由于地块拆迁尚未完成而不能移交等原因,已到合同约定付款期限而欠缴土地出让金合计25345.97万元。
(二)市地税局税收征管情况。2011年度市地税局紧扣建设更高水平“三个一流”工作主线,积极应对复杂局面,合理配置征管资源,组织收入工作不断取得突破,实现了“十二五”良好开局。但另一方面,税收征管还存在以下问题:
1.设立税收过渡户。2011年度市地税局仍然保留契税过渡户,没有将每天所收契税及时解缴国库,而是在月底集中进行汇解。2011年底滞留契税收入共计13968.06万元。
2.税收入库级次有待规范。(1)根据市地税局契税征管信息系统界定情况进行统计,2011年共征收契税37025.14万元,其中:宿城区26515.84万元(含宿城区乡镇收入10894.50万元),市经济开发区5482.53万元,市湖滨新城3387.48万元,苏宿工业园1503.42万元,市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园135.87万元。实际入库情况(总计27983.94万元,含上年滞留税款4503万元)为市本级7001.24万元,宿城区17087万元(含上年未入库收入),市经济开发区2114.25万元,市湖滨新城0万元,苏宿工业园863.23万元,洋河新城918.22万元。一方面,因存在过渡户、年末滞留税款造成契税征收与入库脱节;另一方面,部分地区如宿城区实际入库数大于应入库数,挤占了其他地区财力。(2)2011年苏酒实业、电信公司宿迁分公司等市属以上企业缴纳基金595.89万元,应入市库实际缴入宿城区库;宿迁恒鑫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维多利亚花园一期项目(位于宿城区幸福北路)建安税款64.43万元及部分房屋销售营业税、土地增值税等75.02万元应入宿城区库实际缴入宿豫区库;抽查部分代开建安发票记录,发现存在税款混库183.44万元等。
3.提供给市财政的房地产税款结算数据不准确。2011年度,提供给市财政的房地产结算数据包括房地产企业34家,纳税总额26374.90万元。经抽查,宿迁鹏润地产有限公司等5家位于市府新区、老城区的房地产企业没有包括在内,上述5家企业2011年度入库税收合计2398.44万元,影响市财政分成719.53万元。
4.企业纳税申报不及时造成税款逐年压库。对部分重点税源户2011年度税收申报缴纳情况进行延伸发现:(1)2011年度苏酒实业77218.73万元企业所得税未入库。(2)宿迁宝龙置业发展有限公司、宿迁市佳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分别延压2011年度应入库税款2442.60万元、2337.61万元。(3)2011年度总计有20家房地产企业缴纳以前年度税费,金额合计5954.22万元。
(三)部门预算执行情况。今年,审计部门在做好财政、税务等部门具体组织市级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的同时,对市外事办等单位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了审计。从审计情况看,各单位2011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,但财政财务管理上仍存在一定问题。
1.专项资金使用不规范。有的单位专项资金未按批准的项目和用途拨付使用,影响了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效果。
2.行政事业性收费未严格实行“收支两条线”。有的单位行政事业性收费未缴存国库或财政专户。有的虽已缴存,但缴存不够及时。
3.固定资产管理存在薄弱环节。有的单位固定资产已竣工投入使用,但未及时办理竣工决算和资产划转手续。有的单位定期盘点记录不完整,造成固定资产账实不符,影响了固定资产的管理效果。
(四)社会保障资金和水利建设资金专项审计调查情况。
今年上半年,根据上级审计机关统一安排,审计部门对全市社会保障资金和水利建设资金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。
1.社会保障资金调查结果表明,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“广覆盖、保基本、多层次、可持续”的方针,不断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,社会保障事业快速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。保障人数不断增加,保障标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,运行机制和监督体系不断完善,社会保障事业为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。截至2011年底,市本级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.36万人,有0.28万人领取养老金;市本级基本医疗和城镇居民医保(宿城区、宿豫区)参保人数129.05万人,2011年有147.98万人(次)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;失业、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3.45万人、4.70万人和2.77万人。社会保险基金规模不断扩大,2011年度基本养老、基本医疗、失业、工伤和生育保险基金收入合计7.14亿元,基金支出合计4.95亿元。截至2011年底,各项社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8.01亿元。同时,通过审计调查发现,我市社会保障资金也还存在部分政策执行不到位、重复参保造成财政多投入资金、部分资金筹集不到位管理不规范、资金运营和使用效益不高、信息系统管理分散等问题。
2.水利建设资金调查结果表明,2011年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“一号文件”精神,结合地方实际情况,制定出台文件制度,从源头上加强管理。项目建设中,基本按照规定成立了项目法人单位,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内控管理制度,履行了各项基本建设程序,较好地控制了工程的投资、质量与进度。但另一方面,仍存在滞留省以上配套资金、地方配套不及时不到位、项目资金管理不规范以及在招投标、工程进度等方面存在不足等问题。
针对审计(审计调查)发现的问题,审计部门已经依照相关法律法规,要求被审计(审计调查)单位进行整改;对涉及体制机制方面问题,已经向有关部门和单位提出了审计建议。
三、加强市级预算管理的审计意见
(一)进一步完善政府预算体系,提高预算科学性和严肃性。完善公共财政预算、政府性基金预算,推动实施社保基金预算、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政府债务预算。大力推动项目库制度、重点工程预决算制度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和绩效评价制度,并作为财力分配的基本依据,提高资金分配的合理性和科学性。预算编制努力做到科学、规范、精细、透明,不断提高预算的约束性和严肃性。
(二)进一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,提高财政资金拨付效率和使用效益。继续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,将所有收入缴入国库,所有支出通过集中支付,降低中转占用。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基础上,加快项目审批,改进支付流程,提高项目实施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,避免相关支出集中在年底列支。不断提高财政资金绩效管理水平,关注财政资金的保值增值和引导作用,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功效。